记得年轻时在春城昆明经历过突如其来一场雪,一夜之间所有的胶卷全部售馨,那些Kodak胶卷售卖和照片冲洗店铺,至今却早已如同那场雪,很快就消逝了。
记得第一次拥有自己的hotmail邮箱,兴奋莫名,之后就是进入MSN即时通讯,而今即时依依不舍地将msn帐号转到skype,却没有什么朋友通过这个方法来联系自己了。
记得连续换了三四个Nokia手机,当初甚至自豪地向朋友们宣传说手机只要认Nokia就好了,谁知道我现在将我的N73留给女儿她都懒得用,甚至她都在等待iPhone 7了。
记得做讲师和顾问后,买的IBM手提电脑总是要求最高配置。后来,换了MAC pro, 从Windows换为Mac系统,的确花了一段时间研究。后来,工作和生活中使用iPad的时间超过了电脑。而现在,基本用apple watch 匹配iphone 6 plus搞定很多工作和生活的事情。
记得曾经的上网就是下载,那么多的电影视频需要保存啊。移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。而今,看电影,我用apple tv加XBMC和Netflix。
记得曾经收藏过保罗莫里哀和詹姆斯拉斯特的音乐卡带,后来是光碟,再后来是下载到usb,而今,直接用apple music和spotify随点随听。
管理得越是优秀的企业越容易失败!!可不是吗?想当初,那些赫赫有名的企业管理模式,往往是被编作案例,在管理教材和培训师课程里传唱。
尤其是在今天混沌的不确定时代,需要组织大力培养具备领导力的管理人员,因为管理带来的仅仅是秩序,但今天的企业要成功,需要具备变革和创新精神的领导者。
管理让我们讲事情做正确,而领导要求我们去做正确的事。我们不能简单低着头做事情,还需要抬着头看看方向和趋势!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企业,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市场需求,但没有办法去提前准备好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。
今日再次重读《创新者的两难》,书中从另外一个层面描述了上述观点。
1)变革性(disruptive)技术创新通常来自行业里的工程师,很少由高阶主管提出
2)营销部门向主要客户询问意见,财务部门预估利润,两部门均反对变革性技术
3)高阶主管将变革性技术束诸高阁后,领先发展维持性(sustaining)技术
4)受挫的工程师离开后成立新公司,以尝试错误法建立市场
5)新技术进步轨迹很快,开始向老公司的市场竞争
6)老公司跳上新技术的列车来保护自己原有的市场,但已经太迟了。
(资料来源:Clayton Christensen著《创新者的两难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