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猴王的性与姓

领导力随想 Navigation
《西游记》美猴王辞别花果山,四处经历寻道。经过了多年的飘荡寻觅,美猴王终于到达了那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。

这个地名很有点意思的,就像《红楼梦》里面常用的语言游戏样,这里就是暗含一个“心”字。原来修炼的是心,原来所有西游记故事都在讲一个心字。后来的九九八十一难,都是在修这个心字。

不过暂且放下这“心”字不表。本人在重新阅读这部“放逐与回归”的诗史般著作的时候,特别注意到了第一回中猴子见到菩提的一段对话:

美猴王一见,倒身下拜,磕头不计其数,口中只道:“师父,师父!我弟子志心朝礼,志心朝礼!”祖师道:“你是那方人氏?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,再拜。”猴王道:“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。”祖师喝令:“赶出去!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,那里修什么道果!”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:“弟子是老实之言,决无虚诈。”祖师道:“你既老实,怎么说东胜神洲?那去处到我这里,隔两重大海,一座南赡部洲,如何就得到此?”猴王叩头道:“弟子飘洋过海,登界游方,有十数个年头,方才访到此处。”祖师道:“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。你姓什么?”猴王又道:“我无性。人若骂我我也不恼,若打我我也不嗔,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,一生无性。”祖师道:“不是这个性。你父母原来姓什么?”猴王道:“我也无父母。”祖师道:“既无父母,想是树上生的?”猴王道:“我虽不是树上生,却是石里长的。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,其年石破,我便生也。”祖师闻言暗喜道:“这等说,却是个天地生成的,你起来走走我看。”猴王纵身跳起,拐呀拐的走了两遍。

我们都知道后来的美猴王,可是很有性格的,尤其是很有自己的主张,抗争,并且勇敢。但是在这里,美猴王说道:“我无性。人若骂我我也不恼,若打我我也不嗔,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,一生无性。”

以前为什么如此?因为他还不是真正的领导。他是追随者。他还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。他还不知道去创新和挑战。他还没有获得名分,没有获得职位权力,即时说什么,也是人微言轻。

就像很多的员工,在组织中,他们不恼不嗔,也不需要去恼去嗔,或者不能去恼去嗔只需要执行就行,只需要按照规章制度,按照领导安排的就行。

做追随者的时候,人们往往是没有性子的,甚至有时候会逆来顺受,无法确立自己的界限,还不能说不,也不用去做太多决策。想想,父母对青春期孩子拥有自己思想时的惊慌失措!

而作为领导者,却必须要学会果敢,必须要主动去影响他人获得结果。要有性格,要有独特,虽千万人而吾往矣。

他们为什么无性?因为他们无姓。因为他们还没有被赋能,没有被任命,没有被授权,没有那个位置,没有获得许可或鼓励。《道德经》曰:无名大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中国人一直相信:名不正,言不顺。

性是重要的,姓也是重要的。个人权威是重要的,职位权威也是重要的。领导者的性与姓,同样的不可偏废!

领导力随想 Navig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