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过自新需三心

成长不惑 Navigation
改过不惮

人当然得成长。但欲成长,就得立志高远,自比于圣贤,并修身养性以达人生之圆满。为此,需要随时改变旧我,跳出舒适圈,尝试新行为。曾参日三省, 颜回不迁怒,无二过,克己复礼,至于非礼勿视听勿言勿动,可见欲做新人,反省改过乃必由之路。又有蘧伯玉,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,可见反省改过,乃毕生之事。

随着阅历加深,或者环境改变,初时认为天经地义之思想或行为,逐渐成为自己成长之障碍。曾见一语曰:人生后半生,往往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质疑和否定少时所学种种,然后方得进益,成长为自由智慧之人。大抵儿时依赖于人于社会,不能独自思考任意行事,而渐长,则逐渐怀疑之前种种。然自身渐染,欲挣脱改变,确实不易。

近日读袁了凡先生《了凡四训》,以立命之学、改过之法、积善之方、谦德之效四训遗其子孙,告之以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为此, “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;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於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;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因循二字,耽阁一生。” 今读之,深有同感。而书中所列改过之法,大有道理。

袁先生说:要改过自新,全在是否用心。书中所列三心,我引而发挥之。

第一,需要发耻心

孟子早就说过,羞耻之心人皆有之。又说,耻之於人大矣。俗话说,人比人气死人,甚至自嘲不需要去比,则是自己放弃自己了。同样是人生人养,为何有人能成圣成贤为万世之师表,有人能超然物外自由逍遥,有人能功成名就济世救人,有人能独善其身尊严而活?而我没少骨少毛,怎能沉迷世俗情欲,做不想做之事,说不想说之话,与人构接,迎来送往,将一段大好时光浪费。甚至自暴自弃,明知过失,却放纵凭任。或者私行不义,又傲然无愧,则何来的进步田地?有过不怕,怕的是有过不知,甚至知而有意不改,或因麻木,或因随俗,总是将自己陷于停顿,从而怨天尤人。若无自知其耻,再无改过自新之机。

第二,要发畏心

多少过错,来自无所畏惧,任由性子,不思因果,开始是小事,逐渐习惯之,便天大过错也能自我开脱。孔子讲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圣经里也说: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。现在的人则大多毫无敬畏之心。甚至与天斗其乐无穷,与地斗其乐无穷,与人斗其乐无穷。仿佛神灵已死,又远离家乡长辈邻里,又不读圣贤书,所以为所欲为,自认不受任何辖制,自诩自由。

但人终归渺小,血气方刚总有衰退之时,车水马龙总会被门可罗雀替代,长江后浪推前浪,到身心疲惫人走茶凉时,一切当初可借以骄傲的东西,最终都没有办法解救自己。何况生老病死人之常情,多藏厚亡,最后难免恐惧忧心,无法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神。

再说福祸相依,物极必反,日中则移,月盈则缺。世态炎凉,翻手是云,覆手雨,若无平时修养,到那落寞地步,墙倒众人推,则回天乏术,悔不当初。

所以人要存个畏心,方能诚心改过。易曰:履霜,坚冰至。多少圣贤言语,强调做人要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就是因为这世事无常。

第三,要发勇心

袁先生说:”人不改过,多是因循退缩;吾须奋然振作,不用迟疑,不烦等待。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与抉剔;大者如毒蛇啮指,速与斩除,无丝毫凝滞,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。”

要改变,需得跳出舒适圈,走不同路,做不同事。爱因斯坦说,那些不断重复以前行为还期盼不同结果的人,是为疯子。不仅心智要更新,更要改变行为习惯。这需要勇敢决断之心方行。凡瞻前顾后,犹豫不决,总是难免又回到老路上,甚至变本加厉。

具备这三心,方可开始改过自新。可见一切外在的因素,虽能短暂强迫某人做出改变,但真正的转变,还是来自身。而统帅自身者,乃这三寸灵心。很多时候我们的转变改过失败,因我们没有用心。

你有什么行为习惯需要改变的吗?请善用你的耻心、畏心和勇心!

成长不惑 Navigation